(明明为中信证券首席FICC分析师)股票配资平台排名
2023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3)》,报告强调目前经济金融发展仍面临不平衡、不充分的核心问题,明确经济恢复将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结合报告全文,我们归纳整理了四方面重点内容并结合最新情况进行分析解读,包括央行在宏观层面对宏观杠杆率变动的解读和跨境资本流动形势的关注,银行业稳健经营情况以及风险处置机制,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在保险业的拓展,以及以金融稳定法为核心的金融稳定长效机制工作进展。
《报告》强调目前经济金融发展仍面临不平衡、不充分的核心问题,经济恢复将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并就未来工作提出几方面重点,包括当前市场关心的政府债务、房地产问题;相较于往年,《报告》在具体框架和内容上有所调整,专题内容更为丰富,覆盖宏观经济、银行经营、非银风险、金融市场、海外经验、监管改革等多方面内容。
▍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两大关注点:
宏观杠杆率变动解读:居民预期仍是核心症结。2017年以来我国宏观杠杆率增幅有所回落,2022年受GDP增速放缓、物价水平下滑的影响出现被动回升,但整体债务增量相对可控;分部门来看,我国宏观杠杆率整体结构持续优化,但2022年以来居民部门杠杆率稳中有降;《报告》表述也出现相应变化,强调居民杠杆率的下滑主要源于疫情冲击下居民对未来预期偏向保守,如何扭转这一现象提振内需消费和地产市场活力,或成为未来金融体系及相关部门的发力重心。
跨境资本流动性形势:“一顺一逆”格局后的变化。本次《报告》再度增设了跨境资本流动形势专栏,反映监管部门对“外资流出”问题的关注, 2023年经常账户顺差或见收缩,而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逆差或有扩大;2023年以来我国FDI增速大幅回落,权益市场上北向资金持仓规模与宽基指数自2023年8月以来同步下跌。我们认为后续跨境资本流动形势有望改善,人民币资产的性价比或逐步修复,权益和债券市场流动性将得到边际优化,对宽货币政策继续发力的掣肘也将减轻。
▍银行业监管重心仍在于中小机构风险:
D-SIBs风险抵御能力强,局部微观风险需要关注。2022年银行业整体经营稳健性表现较好,但盈利能力出现下滑;央行在偿付能力压力测试中下调了三类宏观情景的GDP同比增速假设,但19家系统重要性银行(D-SIBs)风险抵御能力表现较好;非D-SIBs银行中未通过信贷资产风险敏感性压力测试的数量较多,反映中小银行风险抵御能力与大行存在一定差异;中小微企业及个人经营贷、同业交易对手、客户集中度风险对银行资本充足率影响的绝对值位列前三,房地产融资风险仍可控,但个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有所扩张。
监测、预警、处置的风险管理机制。《报告》公布了最新一期的央行金融机构评级结果,评级结果在1-7级的银行资产占全部参评样本的98.28%,高风险银行主要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基于评级结果建立了分类分段管理框架,针对1-7级机构建立了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并在实操中卓有成效;对于8-10级的高风险机构,央行积极探索增量高风险机构硬约束早期纠正试点;事后处置方面,存款保险基金的核心功能进一步得到发挥,基金余额稳步上涨,同时充分发挥差别费率的激励约束作用;此外《报告》新设农村信用社运行情况及改革专栏,明确指出农信社积累的风险问题,并提出改革化险的实践方向。
▍宏观审慎管理在保险业的拓展。
保险业资产规模稳步上涨,但整体投资收益率出现下降;《报告》中保险业的相关内容一是强化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在保险业的拓展延伸,主要在于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评估框架建设和保险公司关键功能识别的实践;此外《报告》还重点讨论了推动中小险企风险化解的改革路径。
▍金融稳定长效机制取得积极进展:
《报告》对金融稳定法草案立法要点和精神内核进行了解读,具体包括工作机制、工作思路、职责归属、市场化原则、资源保障、责任追究六大方面;目前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的基础框架已初步建立,首批资金已经筹集到位,并在两个风险处置案例中得到实际运用;金融稳定法和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的加速落实,将为目前地产企业纾困、地方化债等工作有序展开而保驾护航,充分落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思想,提升市场投资者的信心。
▍风险因素:
货币政策大幅收紧,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对《报告》内容解读存在重大偏差。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股票配资平台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