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盛教育股价触及2.01元,这个价格是上市12年来的新低。

  最新的财报显示,三盛教育前三季度仍然亏损3945.8万元,这一趋势下,公司很有可能迎来连续第四个年度的亏损。

  这家成立已有20年的老牌教育信息化公司,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两任董事长同时被立案

  三盛教育的危机已经蔓延到方方面面。

  今年,三盛教育在公告中透露,公司与公司原董事长林荣滨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二者均被立案调查。,林荣滨申请辞去董事职务,理由是“个人原因”。,戴德斌通过选举成为三盛教育董事长。

  然而2024十大实盘配资好景不长,10月,公司与董事长戴德斌、原董事长林荣滨一同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因公司、戴德斌、林荣滨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被立案。至此,两任董事长均被立案。

  根据此前披露,戴德斌、林荣滨都曾通过关联企业违规占用资金。在北京监管局下发的《关于对三盛教育采取责令改正行政监管措施的决定》中提到,2022年1至9月,公司原实控人(林荣滨)通过子公司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合计金额达5.76亿元,三笔资金分别于2022年3月、6月、9月归还。2022年11至12月,公司新实控人(戴德斌)通过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截至2022年,被占用的资金余额尚有6.66亿元。

  与董事长被立案一并出现的还有扑朔迷离的财务情况。

  最为首要的是违规担保。今年3月,其子公司湖南三盛新能源在银行存入的共计4.5亿元定期存单被质押,分别为河南环利商贸有限公司、河南昭穗实业有限公司提供2亿元担保和2.5亿元担保。,因银行承兑汇票出票人到期未能兑付,湖南三盛新能源有限公司4.5亿元被银行强行划转。

  公司在回复问询函时表示,三盛新能源以银行定期存单为实控人的关联公司或指定公司提供质押担保,但未履行公司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决策程序,存在违规对外提供担保。三盛教育称,目前公司及董事会已敦促实际控制人采取处置资产、合法贷款等有效措施解除资金占用与违规担保的情形。但截至目前,相关违规担保问题所带来的风险仍未解除。

  此外,今年4月的年度报告中,审计机构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2022年度财务报告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独董董仁周对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全部议案都投出了反对票。他认为,董事会没有依法提前将相关议案送达独董阅读。而且,他在收到会计师事务所沟通函后,才获悉公司将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无法保证2022年年度报告、2023年一季度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他认为三盛并未保障独董的知情权,因此决定辞职。随后,公司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与财务总监符蓉芳也提出辞职。

  违规占用资金、违规担保、董事长被立案、财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几乎每一条几乎都指向了十分严重的问题。在这个背景下,三盛教育的三季报仍然没有释放强势信号。

  严控开支,亏损持续

  第三季度,三盛教育的营收看似保持了不错的增势,但经营形势依然严峻。

  公司营收在第三季度同比增长76.74%至1.03亿元;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09亿元,同比增长15.78%。与此同时,三盛教育严格控制了开始。前三季度,三盛教育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分别为1557万元、4785万元、1478万元,同比分别减少43.84%、17%、40.62%。对于变动原因,公司提到了减少市场推广费用和研发支出。

  虽然营收增长且严控开支,但由于期内合并了天雄新材,导致前三季度营业成本同比增长44.13%至1.68亿元。去年年底,三盛教育豪掷5亿元收购天雄新材,高调宣布跨界电解锰领域。但彼时天雄新材处于持续亏损中,且承租的土地使用权、房屋建筑物、生产线、构筑物等资产已被抵押,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上半年,天雄新材营收3057万元,亏损1214万元。

  营业成本的增加直接导致了三盛教育亏损的持续。前三季度,公司的归母净亏损3946万元;其中,第三季度的归母净亏损1201万元。虽然出现了同比亏损收窄,但目前仍未实现扭亏为盈。一旦2023年全年继续亏损,这将是三盛教育连续亏损的第五年,2019-2022年,三盛教育扣非净亏损2420万、7.37亿、1.7亿元、2.55亿,目前三盛教育的股票代码已经变成“ST三盛”,持续亏损对其保住上市资格将是不小的挑战。

  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违规担保资金被划转,三盛教育的现金流风险陡增。截至2023年,三盛教育的货币资金为3952万元,和期初相比减少94.82%。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出6.86亿元,其中,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金额为11.64亿元。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3706万元,而期初尚有7.56亿元。

  资金大幅缩水,亏损还在持续,三盛教育正在经历最艰难的时光。而造成如今的状况,可能与三盛教育“一直奉行”的经营方式有关。

  跨界走到“死胡同”

  2011年12月,汇冠股份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2015年6月,汇冠股份的控股股东由西藏丹贝变更为和君商学,实控人由刘新斌变更为王明富。两年后,汇冠股份再度易主,卓丰投资成为汇冠股份控股股东,汇冠股份实际控制人由王明富变更为林荣滨。随后,汇冠股份更名为“三盛教育”。这便是三盛教育的前身。

  由于起初是一家从事精密制造业务的公司,并非教育“科班出身”,因此在跨界转型的过程中,三盛教育“本能”地选择了并购模式。2016年,汇冠股份(三盛教育的前身)斥资8.06亿元收购恒峰信息100%股权,形成的商誉金额为6.77亿元。不曾想恒峰信息在完成业绩承诺后便掉头向下。2019年,恒峰信息营收从前一年上涨61.38%变为下滑25.22%。净利润从增长23.03%变为下滑37.42%。

  除了恒峰信息,2018年,三盛教育并购睿颂天勤,收获太原两所民办学校。2019年便收回全部出资份额,获得了291万元投资收益。最终没有在这笔交易中收到太多损失。

  但随后的并购却没有延续这份幸运。2019年9月,三盛教育宣布以现金1.23亿元的价格收购中育贝拉51%股权。随后,因中育贝拉未完成业绩指标,三盛教育2020年计提商誉减值准备2443.46万元。

  2019年11月,三盛教育收购山东三品恒大教育10%股权。然而,在疫情的影响下,三盛教育决定终止收购,双方一度陷入仲裁。

  2019年,三盛教育收购恒一教育30%股权,然而恒一教育一直处于亏损状态。随后在2020年,三盛教育试图出售恒一教育,2021年2月,三盛教育表示已经收到2110万元的股权转让款。

  教育业务频频受挫后,三盛教育最终选择了再一次跨界,也就是上文提到的耗资5亿元收购天雄新材,跨界电解锰。

  对此,三盛教育表示,其主营智慧教育低迷,天雄新材主要从事电解锰业务,投资天雄新材可以构建新的核心竞争力,改善公司财务状况。三盛教育也描绘出了理想的未来——收购完成后,公司还将对天雄新材部分电解锰生产线进行改造,新建年产20万吨电池级高纯硫酸锰、四氧化三锰生产线,研发和生产锰系列新能源电池相关原材料。

  然而,在持续的跨界、并购过程中,三盛教育不断积蓄风险,如今,风险开始集中爆发。无论是违规担保、被立案,还是持续亏损、现金见底,三盛教育想走出困境都已经变得十分困难。